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內部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媒體閱評體系有了改進,交流共享機制逐步建立,記者采訪作風正在轉變,媒體公信力得到增強……歷時半年的“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專項教育活動取得了累累碩果。但要看到,專項教育活動的結束并不意 味著與杜絕虛假報道戰斗的結束,杜絕虛假報道仍任重道遠。
應當看到,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再加上一些人利用互聯網編造放大不實信息,增加了新聞報道的復雜性。因此,杜絕虛假報道就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應該看到,政務公開正成為必然趨勢,媒體作為政府和公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地傳遞各種信息,在這方面,我們還要“摸著石頭過河”。
應該看到,媒體自身發展中也有沉疴新疾需要清理。編造虛假報道、追求眼球效應;東拼西抄、不加核實從網上下載;為了蠅頭小利,新聞制假者由業余向專業轉變……沉疴新疾的根除關鍵還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地通過強化管理措施,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要深刻認識當前媒體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在加大監督報道力度的同時,做到報道影響重大事件中,既不缺位不失語,也不嘩眾取寵,制造所謂的轟動效應,本著利于矛盾化解、問題解決的原則,客觀真實地做好新聞報道,真正發揮政府和公眾之間“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溝通橋梁作用。
要加大管理和懲治力度。在這次教育活動中,媒體加強了內部制度建設,對外公開了虛假報道舉報電話,并向社會公開作出承諾。這些制度、承諾不能僅僅停留在書面上,也不能只嚴格執行一段時間,走走過場,必須要在今后的新聞報道中持之以恒地加以貫徹落實。要通過制度防止虛假信息的出籠,通過機制保證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通過管理保證各種機制責任到人,通過對人的責任追究保證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要不斷研究新問題新情況,及時把握新聞報道趨勢。對不好的苗頭要及時加以發現,加以制止。杜絕虛假報道關鍵是記者的采訪要深入,作風要扎實,編輯要常懷質疑之心,常守驗證之關,常動分析之腦,常握思考之筆。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堅持“三貼近”原則,樹立起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唯此,才能讓媒體在健康的軌道上,為社會和國家的進步、穩定發展發揮出強大的輿論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