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從“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倒閉潮”讓千萬用戶蒙受押金損失,到“千樹萬樹梨花開”聯合信用機構推出“信用免押”服務,重鋪企業與用戶的共贏之路。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和社會,共享單車“信用免押”確實一舉多得,但只有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才能為“信用免押”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共享單車“信用免押”好處多
對共享單車的用戶而言,信用免押可以減輕他們的經濟上的負擔,降低用車門檻,用車更加方便。而且信用免押還可以規范用戶的用車行為,同時保障和倒逼公民更加重視個人信用。
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公司而言,信用免押一方面能緩解飽受大眾詬病的押金用途問題,提升公司信用水平;另一方面,免去押金能吸引更多的消費人群,精準鎖定自己的誠信客戶、優質客戶,有利于讓企業占據更大的市場空間。此外,信用免押金還能夠減少企業的管理環節,壓縮企業的管理成本。僅拿押金監管來說,除了必須按要求在注冊地設立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還得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
從芝麻信用方面看,共享單車免押不僅將其業務延伸至更多的金融消費場景,還是一個完善自身征信體系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好機會。可見,共享單車企業實行信用免押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潛在信用風險需警惕
某新聞單位的官方微博在上半年曾發起一項關于共享單車免押金的投票調查,結果顯示74.8%的網友支持共享單車憑信用機構擔保免押金,認為對信用好的使用者該予以獎勵;但仍有25.2%的網友“不支持共享單車綁定信用機構免押金”,被綁定信用機構泄露個人信息是這部分網友最擔心的問題,因為無論是信用機構,還是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注冊時都需要填寫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
由于較高的芝麻信用評分可以讓用戶享受優質服務,網上甚至開始流傳芝麻信用高分攻略。攻略提出,在余額寶等理財產品中投入的金額越大,使用的業務越多、頻率越頻繁,評分就會越高。淘寶等網購網站購物的累計額度、活躍度、退換貨記錄都能影響芝麻信用的評分。征信機構應該作為一個獨立機構,為不同的市場主體提供客觀數據,并且數據應該是公益性的,但在互聯網征信公司這里,似乎略有失衡。有人質疑,目前芝麻信用恐怕只是通過積累更多的消費、轉賬就能獲得更高的信用分,其評分的幾大核心模塊“行為偏好”、“人脈關系”、“身份特質”、“履約能力”、“信用歷史”多與關聯的消費項目有關。對此,某業內人士表示,“征信是提供基礎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應該怎么判斷,各家有各家的風險模型。不能說我在哪家用的多,它的分數就高,這兩者之間不應該關聯起來。”
此外,我國尚未建立健全個人在整個社會中的信用系統、與信用相關的法律體系也不完備同樣是信用免押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還需注意的是,不同征信機構采用的個人征信標準也不盡相同,“同人不同信”的問題凸顯,用戶在芝麻信用平臺的信用評級,未必被其他平臺認可。因此,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征信平臺十分必要。而且,構建良好的個人征信體系是多方合作的結果,只靠政府很難做到范圍全覆蓋,但是僅靠民營征信機構可能會出現信用造假等問題。因此,建立政府主導、民營機構補充的個人征信體系,才能達到透明、有力的監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