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海南省政府的召開新聞發布會,印發《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會上,海南省住建廳副廳長劉聯偉就《意見》進行解讀并對一些疑點進行解答。
全省將逐步向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轉型
《意見》明確了下一階段我省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下階段我省將逐步實現建筑市場信用主體誠信評價全覆蓋,形成以誠信評價為主的監管模式,健全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引導并鼓勵市場選擇誠信評價好的企業。以質量提升為核心,通過深化建筑項目組織模式創新、工程建造方式和施工組織模式變革,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從根本上實現建筑品質的提升,從而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提升工程安全管理從“住有所居”轉變到“住有宜居”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工程質量事關百姓福祉。《意見》強調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在設計階段加強對主體結構安全的管控,加大原材料質量管控力度等問題,通過群眾滿意度加大對建設單位的約束。
另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通過工程建造方式的變革來實現生產方式的提升,從根本上來提高建筑品質,逐步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
構建誠信體系拖欠工程款的不予批準新項目
《意見》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推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建筑市場誠信評價管理,實現建筑市場與施工現場“兩場聯動”,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市場秩序。
對未完成竣工結算的項目不予辦理產權登記,對經生效法律文書認定存在拖欠工程款且未按時完成清償的建設單位不予批準新項目開工,推進解決工程款結算難及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此外,明確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市場角色,要回歸監管和服務角色,不得擔任工程項目業主,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裝配式建筑與隔震減震技術的深度融合
《意見》提出,要以試點項目、示范企業來帶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同時要逐步提升BIM技術、隔震減震技術的應用水平,探索裝配式建筑與隔震、減震技術相結合的建筑體系。
結合我省高地震烈度設防標準的實際情況,將優先在我省8度抗震設防地區的人員密集公共建筑項目及6-7度抗震設防區的防災救災建筑項目采用隔震、減震技術設計。
解決建筑“裂、漏、滲”等質量通病嚴懲造假行為
海南省住建廳副廳長劉聯偉提到,針對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建筑工程“裂、漏、滲”等質量通病,《意見》專門提出要加強常見質量通病防治,結合省情完善我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適度提高安全、質量、環保等指標要求,找準痛點對癥下藥。針對少數施工、監理、預拌混凝土企業、檢測機構存在的各類造假行為,要加強打擊力度。
將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筑單位列入“黑名單”曝光
《意見》指出,加強建筑業人才隊伍建設,要從加快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和保護工人合法權益兩方面著手。主管部門要全面推行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建立實名制管理信息化系統,對造成拖欠農民工工資、導致集訪或極端討薪事件負有主要責任的單位及個人,一律列入建筑市場“黑名單”公開曝光。
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和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
自2017年5月起,住建部在全國8個省市和40家企業開展為期兩年的全過程工程咨詢試點工作。我省有1家試點企業,目前已經在2個社會投資項目上引入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服務范圍覆蓋前期報建階段、設計階段、建設實施階段、工程移交階段。
由此,《意見》明確,在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方面,要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和培育全過程工程咨詢。
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國有資金投資或國有資金投資占主導地位的建設項目要帶頭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和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
另外,支持社會投資項目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和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同時,鼓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來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
誠信評價優良的施工企業可直接申請部分專業承包資質
據了解,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總體偏低、資質結構不合理,長期制約著我省建筑業的發展。為補上這塊關鍵短板,在推進建筑業簡政放權工作方面,《意見》提出要優化資質管理,推進招標投標改革工作。
針對施工企業,在誠信評價優良的前提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可直接申請其總承包資質覆蓋范圍內的專業承包一級資質,施工總承包二、三級資質企業可直接申請或放寬標準申請增項建筑裝飾裝修工程專業、防腐防水保溫工程專業等四個專業資質。建筑裝飾裝修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可直接申請增項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二級資質。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企業可直接申請增項建筑裝飾裝修專業承包二級資質。
針對已列入我省裝配式建筑生產企業名錄的施工企業,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前提下可直接申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
鼓勵建筑業企業“走出去”歡迎外企等“走進來”
《意見》明確,我省建筑業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用好政策優勢,既要大膽組織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同時也歡迎央企、大型企業乃至國外企業“走進來”。
首先,要鼓勵我省大型企業積極開拓省外建筑市場,逐步樹立我省建筑業企業品牌,努力形成部分重點區域的規模市場。其次,要加快培育我省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積極有序開拓國際市場,“抱團出海”,發揮企業在專業精細領域的比較優勢。
此外,要支持央企、大型企業入瓊設立具有獨立法人的分支機構和區域性總部基地。政府部門要做好政策指導、風險提示、提供投資信息渠道等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