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21日發布聲明表示,對近期媒體曝光的國內星級酒店衛生亂象強烈譴責。建議對名不副實的星級飯店,該摘星的摘星、該降級的降級,為消費者評選出真正名實相符的星級飯店。(11月21日 新華網)
前幾天,一段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爆料視頻,點燃了網友對國內酒店行業的“質疑風暴”。視頻中曝光的14家五星級酒店,無一例外都存在用同一塊臟抹布、顧客用過的臟浴巾等擦拭杯子、洗手臺、鏡面等衛生亂象。爆料人聲稱,這是國內酒店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波及面近100%。
酒店的星級評定,向來是消費者選擇入住的“硬指標”之一。其中最高的五星級酒店,意味著在裝潢設施、服務質量、衛生標準等各方面達到了業界最高標準,被視為行業內部的“標桿”。然而此次曝光視頻一出,人們心目中價格與質量成正比,“一分錢一分貨”的常理認知被徹底顛覆,更引申出一個令人細思恐極的結論:五星級酒店尚且如此不堪,那些經濟型酒店的衛生狀況,恐怕更糟。
從去年開始,就有多家評測機構對國內五星級酒店的衛生狀況提出了質疑,可惜這些質疑聲很快被涉事酒店響應極快的危機公關所壓制。而這次“證據確鑿”的爆料“實錘”之后,涉事星級酒店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對消費者的監督建議給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反而在回應中用“個別員工”“個別事件”的表述對存在問題輕描淡寫,試圖故技重施、蒙混過關。甚至有在網上公布爆料者信息,對其拉“黑名單”等涉嫌打擊報復的行為,折射出對消費者和消費監督建議的冷漠、麻木,顯示出其服務理念和品質與其頭頂“星級”并不相符。
酒店以其星級身份作為信譽擔保,承諾為消費者提供與其高額收費相稱的高標準服務,這是酒店經營模式的基礎與命脈。然而現實是眾多酒店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旅游飯店業的相關規定為無物,肆無忌憚地踐踏著“誠信經營”的基本精神,損害了消費者的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法定權益,無怪乎網友群情激憤。這樣的危機若是不能得到妥善處理,無疑會極大地損害消費者的信任,甚至動搖整個行業的根基。
星級評價,既是對酒店硬件設施、軟性服務的考評認證,更是誠信和信用的標志。希望有關部門將相關的管理規定落到實處,適時出手,用摘星、降級的手段對屢教不改的酒店應予以處罰。用真誠的態度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回應消費者的需求,以重塑自身的形象和品牌。畢竟,唯有誠信,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