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日前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該書多維度分析、總結了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成功經驗,深入分析企業當前所處環境、面臨的問題和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政策與對策建議。
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六大瓶頸”支招
報告針對2016-2017中國企業“走出去”突出表現的六個方面的問題,即“一帶一路”倡議初期海外投資風險顯現;“走出去”合規性風險突出,國內外監管趨嚴;跨境電商初“出海”風險高;“走出去”的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化”轉型難題;“走出去”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海外產業園區模式亟待完善等提出了合理、可行性的對策與建議。
報告分析了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初期投資風險上升,各種“隱形壁壘”也使得“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落實過程屢遭波折。報告建議,政府制定“一帶一路”投資總規劃、提高企業國際化水平、做好風險評估應對;另外,建議亞投行、絲路基金等相關金融機構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前行。
報告認為,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同時,合規性隱憂開始逐漸顯現。政府方面需加強海外投資立法、增強國家間政治互信;另外,律所、行業協會方面要“走出去”、積極構建國際化團隊、成立相關專業委員會擴大國內外交流,提升對外法務的服務能力。
報告認為,近幾年跨境電商“走出去”浪潮迭起,其產業運輸風險、海關報關、風險管控與監管等方面問題也開始逐漸凸顯。政府方面要完善跨境電子支付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制定跨境電商國際經貿規則;另外,海關總署等相關部門需聯手,為跨境電子開辟綠色通道。
報告認為,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成本高、研發投入和人才供給不足是“走出去”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化”轉型難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制造業的“大而不強”亟須突破的瓶頸。建議政府方面也要引導境外合作、構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完善教育結構引進高端人才。
報告認為,中國產業園區海外發展艱難,建議政府方面要建立產業園區工作組、完善服務體系、建立戰略示范園區、加強人才培養。
報告指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卻逐漸成為阻礙中小企業“走出去”的發展瓶頸。建議政府方面需要發展金融機構海外布局、與國際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增強融資服務作用;另外,相關金融機構也要創新金融工具和融資方式、建立多元金融機構平臺。
從理論和實踐結合部助力中國企業全球化運營
據介紹,該書由總報告、評價篇、調查篇、專題對策篇和案例篇五個部分構成。在總報告中,總結了2016-2017年全球對外投資與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現狀與特點。企業全球化課題組收集并整理了2000年至今的近3000個中國企業“走出去”案例,在系統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現狀特點與發展趨勢。
在評價篇,該書以跟蹤收集的300家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數據為基礎,運用構建的中國企業全球化評價體系(2017),通過對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量和質開展全面考察,推介出2017中國企業全球化50強榜單。此外在分榜單中推介了2017年中國企業全球化新銳50強榜單、2017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十強榜單、2017“一帶一路”十大先鋒企業榜單、2017中國企業全球化創新推薦獎、2017中國企業品牌戰略獎、2017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杰出貢獻獎。
專題對策篇探討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熱情高漲的背景下,如何強化企業的合規經營,提升企業海外經營的可持續性;如何合理布局“一帶一路”,推進“國民共進”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去等問題,該書還邀請協助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專業律師,深入探討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邁過海外風險,如何解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知識產權問題等方面,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從多角度提供研究參考。
案例篇提供了吉利汽車、中國建材集團、攜程、光大控股、華堅集團、河鋼集團等10家在全球化發展方面的經典案例,為“走出去”及將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借鑒參考。
全書附錄部分是全球化智庫(CCG)收集統計的2016-2017年對外投資事件,為讀者全面了解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提供幫助。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本報告對推動中國企業高水平地進行全球化發展發揮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作用。